“80后”激活百年老字号 让小小梳篦远销海外

发布时间:144 阅读次数:144

  中新社郑州6月18日电 题:“80后”激活百年老字号 让小小梳篦远销海外

  “这件是仿造古代螭虺纹制作的梳子,这件是仿造甲骨文形状制作的梳子……”近日,记者走进刚刚结束夏收作业的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油坊陈村,“万聚号”传承人“80后”陈庆伟一边向记者介绍,一边展示自己设计的梳篦作品。

  据《临颍县志》记载,自明代开始,临颍县有许多人从事梳篦制作,目前境内仍有“木梳杨”“篦子张”等以梳篦命名的村庄。“万聚号”是创办于清朝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的梳篦制作商号。

  作为河南省百年老字号“万聚号”的传承人,今年40岁的陈庆伟已在梳篦行业深耕了17年,他在传承传统手艺的同时顺应时代发展和市场需求,不断创新工艺,将“老字号”激发出了“新活力”。

  “接发同心,以梳为礼。”在陈庆伟眼中,看似平常的小小梳篦,通过不同的花形和纹路,可以承载不同的寓意和寄托。

  “传统梳篦以本地盛产的桃木、梨木、枣木为原料,因样式单调很难适应市场需求。”在发现传统梳篦发展的瓶颈后,陈庆伟决定闯出一条新路子。

  为此,他开始对中国古代的梳篦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古代梳篦的造型丰富,用材和雕花也十分讲究,而且不同朝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都有各自的特点。

  随后,陈庆伟就综合古代梳篦的优点,不仅设计出了“花开富贵”“双龙戏珠”“玉兰花”等仿古款式,还仿制出甲骨文梳篦、东周云纹梳篦、唐折枝花梳等诸多文创款。

  同样,在用料上,他也开始尝试采用上等黑檀、紫檀、绿檀、牛角、黄杨木等名贵材料。

  在梳篦制作车间的墙上,陈庆伟详细记录了传统梳篦的制作流程:切板、煮、晒、上架、做齿、抛蜡等26道工序。

  “每道工序都相当讲究。”陈庆伟介绍,传统木梳制作技艺虽备受欢迎,但产量不大,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为此,他在传统制作技艺的基础上,将现代数控雕刻技术运用到生产中,“原来一把梳子需要一天时间,现在一天就能生产两三千把桃木梳,还有一百多把雕刻木梳”。

  经不懈努力和不断创新,销量也不断增加。为了将产品销售到海外市场,陈庆伟与部分高校合作,不断去研究国外梳子的花形和制作技艺。

  “别看梳篦小,但它可以连接五湖四海,可以沟通海内外。传承离不开创新,创新也是为了传承,希望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技艺能在我们手上发扬光大,越走越远。”陈庆伟说。(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总机:86-10-878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