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普通技工到与院士同台演讲源于他14年如一日的努力

发布时间:183 阅读次数:183

  崔保政,2009年技校毕业后,加入山推股份公司成为一名普通的电工维修员。在简单、重复的工作中他斗志不减,自学技术、痴心钻研,一步步成长为“齐鲁大工匠”、山东省劳动模范。在5月28的山东省工程师大会中,他接棒院士,上台讲述了一个普通人的奋斗史。

  5月28日,在济宁举办的山东省工程师大会,云集了著名院士、教授以及省内工程师代表,会场里灯光璀璨、气氛热烈。

  崔保政站在等候区、面色沉静,随着掌声响起,他从黑暗中走向台前,灯光照耀下,一位朴实、勤劳的产业工人形象跃于眼前。

  从角落到舞台中央,10余米的距离,崔保政“走”了14年,激动、紧张之余,令他不禁想起2009年的那个遥远上午。

  “2009年技校毕业后,我进入山推成为一名电工维修员,每天跟在师傅后面学接线、维修普通机床,做一些最基础的工作。那些高精度、高价值的数控机床设备都交给学历较高的技术人员处理和维修。”崔保政说,当时的工作就是围着机床转,经常爬上爬下,有时上午刚换的干净衣服,中午就沾得一身机油。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崔保政的斗志,“每次遇到维修问题,我都会琢磨机器坏在哪、为什么坏?是设计问题还是使用不当,有没有办法改进和改造?”

  因为工作难度较低,加上崔保政爱钻研,他把负责维修的生产线管理得井井有条,“机器使用很长时间,也不会出问题。即使有问题,也一修就好。”效率提升,空闲时间也多了起来,崔保政心底传出一个声音:“人不能这样过一辈子,浪费时间,很没意义。”

  从那以后,只要看见有技术人员去现场维修设备,他就跟在后面打下手,跑腿拿资料拿工具;没事的时候,就跟着操作者学习数控机床编程和操作。此外,崔保政还自学了电子电路的维修、C系列编程语言的开发等技术,技术不亚于专业水平。

  2011年,山推购置了一批先进的数控加工设备,有六台重要设备出现了停机报警、按键失灵的情况。“崔,你弄吧,我这边弄不了了。”维修人员束手无策,只好丢给了崔保政。“当时我心里也没底,就是想试一试。”崔保政拆下机器仔细研究,测量电路、画图纸、测试信号和规律,终于弄懂电子锁的工作原理。并且,经过对C语言的不断学习、不断修改代码和测试,崔保政令机床恢复了生产。

  这件事犹如投入水中的一颗石子,在崔保政心里泛起层层涟漪,令他愈发喜欢编程,陆续解决了软件BUG、PLC总控程序等相关问题,并先后完成自动化改造、制造项目5项,创新创效项目27项,实施重大创新项目25项,申请专利8项,创造经济价值510万元。

  做了这么多“额外”工作,崔保政说源于自卑,更因为喜欢。“高中时,家里有很多编程类的书,我经常翻看。同学们用‘文曲星’玩游戏的时候,我会进入BISC模式,对俄罗斯方块等游戏再编程。”对他来说,这是自卑时抓住的救命稻草。“我不高、长得也很一般,也怕跟别人交流。但通过学习编程,同学们跟我说‘厉害啊’的时候,我觉得很满足。”

  工作后,他把“放下”的编程又渐渐“拾了起来”,更加废寝忘食。很多时候,工友们下班了,他还在岗位看书、查资料,脑子里一直沉浸着思考答案。甚至,工友面对面走过来,跟他打招呼都听不到。“因为这,‘得罪’了不少人。”崔保政开玩笑地说。他又话锋一转说,那些加班、熬夜、付出,外人看起来会觉得辛苦,但他很快乐、很满足,“这是热爱所在,苦也甘甜。”

  “崔保政专业过硬、技术扎实,我们对他都很服气。”年近50岁的锻造组工人吕涛说。“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崔老师教了我很多东西,令我很受用。我会以他为榜样,坚守岗位、努力工作。”94年出生的孙晓坤补充说。

  山东省工程师大会当日,14年磨一剑的崔保政缓缓走向主席台,他说虽然紧张,但一点不发怵,“院士和我的工作内容不同,但工作性质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解决问题。”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大家好!我是山推股份公司的崔保政,是名一线产业工人。……”台上,崔保政自信满满地开始演讲,而彼时他因自卑攥紧的“救命稻草”,如今已成令人仰望的“参天大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