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疾控专家:不存在隐瞒或者没有分享早期病例信息

发布时间:139 阅读次数:139

  2022年5月20日,在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与金水路交叉口,市民在新冠疫苗接种车上接种疫苗。 新华社发

  昨日下午4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有关专家介绍我国新冠溯源研究情况。

  国家疾控局副局长、中国疾控中心主任沈洪兵表示,将新冠溯源政治化,是中国科学界无法容忍的。距离2019年年底新冠疫情被发现以来,已经过去了三年多的时间。在此期间,我国一直在持续推进相关溯源研究工作。新冠病毒溯源研究是一个很专业的问题,中国政府和中国科学家始终保持科学态度,都很希望把新冠病毒的来源搞清楚,这对于防止类似疫情再次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新冠病毒的溯源不是一个国家的事情,也不是一个国家能够独立完成的,它必然需要全球科学界共同的努力,共同合作开展溯源势在必行,这也是必须要做的,也是我们一直倡导的。”在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周蕾说。

  周蕾表示,我们秉承着公开的、客观的、科学的、开放的态度,去与世卫组织合作,也多次邀请国际专家,比如2020年以来邀请了至少两次国际专家到中国来开展溯源研究工作,这一点今后不会改变。

  “第一阶段的联合研究与世卫组织遴选的10来位国际同行、国际顶级专家去合作,开展联合研究工作,把它形成了一份特别详实的联合研究报告进行共同发布,这本身就是一种态度。”周蕾表示,之后我们并没有暂停研究工作,后期开展的大量研究成果、研究数据,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毫无保留地与国际同行进行分享,我们发表了多篇科学论文,在多个数据库上分享序列、数据和信息,“我们一直在做中国能做的工作。”

  “我们非常希望全球溯源真的能成为全球溯源,我们多次呼吁,希望能够把溯源研究工作的地点、角度尽可能覆盖所有可能的国家和地区,不要一直在炒作和关注武汉,这方面我们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周蕾表示,中国的态度始终没有改变,溯源研究应该是一个国际行动。

  周蕾还提出,世卫组织是权威的专业机构、国际机构,真正能把全球溯源工作给组织起来,秉承科学的、严谨的、公正的态度,来把国际科学界所有的精英组织起来,让大家对新冠病毒的溯源在未来真正能够得到一个让大家信服的答案。

  针对世卫组织提出希望中国能够尽快地共享和新冠起源有关的任何数据,周蕾表示,我国始终公开透明,一直和世卫组织保持密切的合作和联系。今后将继续秉承科学溯源的态度,与世卫、国际科学家保持紧密的合作和联系,及时分享我们掌握和获得的溯源研究最新研究成果和数据。

  周蕾介绍,2019年下半年(12月前)献血者的新冠血清学检测研究结果显示,在2019年12月之前,武汉当地并没有发现更早的新冠感染病例。

  周蕾指出,在武汉第一阶段联合溯源研究过程中,中方践行承诺,非常快地组织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储存的健康献血者血清的检测工作,这些献血者都是2019年12月之前武汉当地的献血者。共涉及3万人、43850份血液样本。结果显示,血液样本中没有检测到新冠病毒抗体。

  她表示,这个研究结果很好地回应了第一阶段联合溯源研究中的发现,即在2019年12月之前,武汉当地并没有发现更早的病例。这份研究已及时进行公开发表。

  最近一篇文章当中,世卫组织个别官员质疑2020年1月从武汉收集的病毒数据为何没有立即分享,而是在三年多后的今天才公开。沈洪兵表示,目前相关数据已在国内外四个数据库同步释放,研究论文已经在《Nature》杂志正式发表。

  “值得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这个研究过程是要有一个直接的阶段,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后续研究的建议,中国科学家做了相关的进一步分析,投稿有一个过程,预印本已经发表,后面的数据也会公开释放,所以不存在我们有意要推迟或者延迟释放数据。”沈洪兵说。

  沈洪兵介绍,世界卫生组织和中方联合专家组在2021年1月至2月联合溯源,提到了华南海鲜市场相关的研究,流行病学专家到现场进行了实地考察,也提出了后阶段的相关建议,针对环境样本中发现的70多例PCR阳性感染样本,根据宏基因组测序结果提出了下一阶段的建议。所以中国疾控中心的科学家针对世卫组织溯源报告提出的建议,开展了系列的后续研究。后续的分析结果,华南海鲜市场内环境样本中的DNA条码数据并不能对新冠溯源提供任何新的线月,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将华南海鲜市场的数据和DNA条码数据总结成科学论文,投稿《Nature》杂志进行同行评议,通过预印本平台进行公开,并按照国际惯例将原始数据上传至GISAID平台。”沈洪兵说。

  沈洪兵表示,第一阶段联合研究报告发布以后,中国科学家进一步开展了大量的新冠溯源相关工作,有关研究成果也已及时公开发表。比如对武汉2019年下半年献血者的新冠血清学检测显示没有新冠感染,已经发布在《Protein&Cell》杂志,对中国境内17000多只蝙蝠的病毒谱研究也没有发现新冠及其相关冠状病毒序列,也已发表于《National Science Review》杂志。到目前为止,已经与国际同行分享了我们拥有的研究成果和数据。

  世卫组织个别专家认为由于缺乏中国早期病例的原始数据,第一阶段联合研究报告受到了严重的批评。周蕾对此表示,当时中国把所有在武汉能收集到的早期病例包括可能感染、可疑感染者的资料都进行了分享。在研究过程当中也是本着科学的态度,遵守国际惯例保护调查对象的隐私等,没有做录像或者拍照,与专家团队共同分享了数据,一起研究分析,共同得到的结论,并不存在隐瞒或者没有分享早期病例信息的情况。

  “专家团队夜以继日工作,得到了这一份极具科学参考价值的联合研究报告,理应受到尊重,而不应该去做否定或者是指责。”周蕾建议,大家还是秉承科学溯源的态度,继续坚持科学溯源,全球共同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工作,不要再去互相指责猜疑,这对搞清楚病毒的起源没有任何的帮助。

  近日有外媒在报道中声称,中国疾控中心作者团队在关于华南海鲜市场早期研究数据的文章论文投稿过程中,曾将上传至GISAID平台上的数据删除。沈洪兵在会上回应,不存在删除平台数据一事。

  沈洪兵介绍,2022年2月,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团队投稿了一篇论文初稿到《自然》(Nature)杂志。在论文投稿和返修过程中,中国疾控中心等单位专家团队按照国际上科学论文发表的惯例,在GISAID的数据共享平台上传了论文相关的原始数据,仅用于杂志审稿人评审访问,并与杂志和数据库约定,在文章正式发表后对外公开释放数据,数据及访问链接一直存在,没有删除。

  沈洪兵说,2023年3月11日,作者团队发现上传至GISAID平台上的数据在文章尚未发表、团队不知情的情况下,已被GISAID数据库工作人员提前释放。中国疾控中心作者团队的工作人员随即通过电话向GISAID平台询问了解情况,平台工作人员表示,此次数据释放是GISAID工作人员“误操作”所致,平台随即关闭了数据共享,但数据仍保留在平台上。

  “我们团队及平台均没有删除数据,用于杂志评审的数据访问链接也一直都在。”沈洪兵表示,中国疾控中心作者团队上传数据的操作符合国际惯例,我们希望GISAID平台工作人员对媒体、对世卫组织说明并澄清此事,还原事情真相。

  沈洪兵表示,目前,相关论文的最新版本于4月5日已经在《自然》杂志正式在线发表,所有的原始数据也已经在国际和我国的四个数据库同步释放。

  在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化工大学生命学院院长、教授童贻刚介绍,2020年1月到3月中国疾控中心科研人员在华南海鲜市场采集1300多份环境样品和冷冻动物样品,进行了一些新冠病毒检测和宏基因组测序等,其中包括市场内采集的400多份动物样品,这些动物样品所有的检测均为阴性结果。900多份的市场环境样品中,73份为阳性。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在环境样品中分离出了3株病毒。

  “经过基因组测序发现病毒的序列和当时病人序列几乎100%的相同,这也提示这些病毒应该是来源于人的。”童贻刚表示,在分析的过程中,在环境样品中所携带的一些宿主信息显示,这些主要是人的宿主,也包括猪、牛、鸡、鸭以及一些冷链产品的基因,甚至有老鼠和猫的动物基因判断。

  童贻刚说,这些都提示新冠病毒很可能是人污染的东西。这些数据也进一步证实了中国和世卫组织联合团队在第一阶段所做出的结论。

  新冠病毒最有可能的起源是什么?发布会上,周蕾对此进行了解读。“我们在第一阶段的联合研究过程中,其实就已经得到一个结论。这个结论充分地展示在我们当时和世卫组织联合发布的报告中,很明确地提出了有关本次新冠疫情起源的几个方面的假设的研判结果。”周蕾说。

  周蕾表示,研判结果显示:通过人畜共患病直接溢出,是“可能到比较可能”的。通过中间宿主引入,是“比较可能到非常可能”的。通过冷链引入,是“存在可能”的。通过实验室引入,是“极不可能”的。

  “(第一阶段联合研究过程中),我们在武汉的联合专家组分成了流行病学组,动物溯源组,还有分子溯源组这几个方面分别开展研究工作,共同得到了这么一个综合研判的结论,我们认为是科学可信的。”周蕾说。

  周蕾进一步表示,结束武汉第一阶段的联合溯源研究后,中国疾控中心并没有停下研究脚步,继续在武汉制定了下一阶段的工作方案和建议,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种种研究结果都是证实我们在武汉第一阶段的研究结论的。到目前为止,我们并没有改变对此的判断。”

  近日,世卫组织个别官员认为中国政府对新冠数据的发布工作没有做到公开透明,影响了全球新冠溯源研究工作。对此,周蕾表示,世卫组织如果这样妄加指责,尤其是想要否认中国在第一阶段联合溯源调查研究的成果,损害的是世卫组织的公信力。中方的科学家本着科学公开、客观透明的工作原则,把所掌握的数据和资料都进行了分享,包括早期病例的信息、武汉早期呼吸道传染病可疑新冠病毒感染的76000多人的病例资料等,这些结果得到了专家集体认可。

  周蕾介绍,在第一阶段联合溯源调查研究中,还把中国境内2018年到2020年采集的38000多份家禽家畜样本,以及41000多份的野生动物样本都进行了抗体或者核酸检测,这些结果提示没有发现新冠病毒阳性。

  “我们还对华南海鲜市场当时的所有动物产品上下游供应链进行了追溯性调查,并没有发现病毒在动物当中传播的证据。这些研究结果当时就与世卫组织遴选的国际专家团队进行了分享,大家也都是认可的。”周蕾说。

  周蕾表示,第一阶段的联合溯源研究过程当中,本着科学、全面的态度,在设计阶段也考虑了实验室泄漏的可能性。“为了研究这个方面,在武汉期间,我们就组织了联合专家团队实地到武汉多家实验室进行考察调查和研究,并进行了深入交流,而且还把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包括当时在实验室里面的学生,这些人员所有的健康监测资料、可能的就诊临床资料,全都做了调查和分析。不管从哪一个方面,在第一阶段的联合溯源研究过程当中,我们是充分地分享了研究结果和数据,并没有任何的隐瞒和保留。”

  “科学家做研究,尤其是病毒的溯源研究,应该说是存在一定难度的,这个大家都承认。”周蕾说,“试想,我们在历史上遇到的这么多种新发传染病,比如HIV,它出现十几年之后大家才初步发现和得到了一些线索,能对它的起源有一定了解,包括后来发现的埃博拉病毒,这种病毒出现之后,从上世纪70年代到现在我们还不是非常清楚埃博拉的起源。”

  周蕾认为,多种疾病溯源的研究结果已经告诉我们,疫情的发现地并不等于疫情的起源地,还是应该秉承科学的态度。

  沈洪兵在会上表示,距离2019年年底新冠疫情被发现以来已经过去了三年多时间,其间,我国始终持续推进相关溯源研究工作。中国作为开放的大国,在新冠溯源这一问题上一直秉持科学的态度,积极与世界卫生组织沟通合作。为响应第73届世卫大会决议,我国率先、主动邀请世卫组织选派国际专家组2次来华合作开展溯源联合研究,在坚持共同制定工作方案、共同开展分析研究、共同撰写研究报告、共同发布研究结果的原则下,成功在武汉完成了第一阶段联合溯源研究,形成的《世卫组织召集的SARS-CoV-2全球溯源研究:中国部分——世卫组织-中国联合研究报告》,得到了当时参与研究的国内外专家和世卫组织的充分认可。

  “在整个第一阶段联合研究过程中,中国向联合专家组提供了当时所掌握的所有溯源相关资料,没有隐瞒任何病例样本及其检测的可分析结果。”沈洪兵说。

  沈洪兵指出,世卫组织个别官员和专家随意发表观点,轻率否定当时的结果,完全是违背科学精神的,是对世界各国参与前期溯源工作的科学家的粗鲁冒犯和不公。这种将新冠溯源“政治化”的表现,是中国科学界无法容忍的,也是不能被全球科学家所接受的。

  沈洪兵进一步表示,我国在第一阶段联合研究已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基础上,并没有停下新冠病毒溯源的脚步,仍然统筹资源,继续在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动物与环境乃至实验室检查等方向,开展全面的科学调查研究工作。相关进展和结论也已经由中方科学家通过以世卫组织和新型病原体起源国际科学咨询小组(SAGO),通过报告交流或通过发表文章等方式,与国际科学界和同行进行了分享。众多研究发现也进一步证实了第一阶段联合研究的结果,这些研究成果和相关数据已在国际国内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

  “作为负责任的国家和有责任感的科学家,我们始终在积极与世界各国科学家分享研究成果。”沈洪兵说,“我们希望秉承科学的态度,坚持科学家为主体,加强交流合作和信息共享,在科学的轨道上开展新冠病毒溯源工作。”

  沈洪兵强调,一些指使和参与将溯源问题政治化、企图抹黑中国的势力和人物,都不要以为全世界科学界的眼光会被他们的拙劣操弄而蒙蔽。“我们奉劝世界卫生组织有关人士回归科学和公正的立场,不要主动或被迫成为个别国家新冠溯源政治化的工具。”

  采写:南都记者 王玮 赵霖萱 南方日报记者 赵晓娜 段江含 泠汐 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客户端